超融合
如何定义超融合?
目前,不同厂商对超融合架构的定义存在一些差别,引用ActualTech Media发布的《The Fundamentals of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一文中的定义如下:•硬件上:超融合架构将大型企业IT系统中独立的计算、存储及网络硬件融合在一起,集中在一个个服务器节点中,融合了多种硬件设备。•软件上:超融合架构中所有的系统资源通过一个统一共享的软件管理接口来管理并给上层应用分享。除了上述定义,大众一般对超融合架构的主要认识为: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将DAS(Directed Attached 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变为资源池,并消灭了存储阵列存在的必要性。但这一定义的主要缺陷在于:超融合架构的主要目标是简化数据中心的管理,消除数据中心的分立管理问题,而消除存储阵列只是超融合架构其中一个较明显的特点。•简单来说,超融合基础架构就是在业务节点上运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和存储虚拟化软件,将所有的计算节点通过网络聚合成一个统一的虚拟计算和虚拟存储资源池,以资源池的形式提供数据中心所需的IT基础设施。•广义来说,除了计算和存储虚拟化之外,超融合基础架构还可以整合网络虚拟化、安全虚拟化以及上层业务应用服务。当前业界普遍的共识是:软件定义的虚拟化计算和分布式存储是超融合基础架构的最小集。
核心竞争力

硬件简化
超融合技术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在一个单一的平台上,减少了传统数据中心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数量。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减少对多个不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降低了硬件故障的风险和复杂性。

软件定义的管理
超融合平台通常使用软件定义的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这使得企业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界面管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这种方式简化了IT管理流程,减少了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协调和管理的工作量,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复杂性。

自动化和智能化
超融合平台通常配备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功能,例如自动备份、恢复和容灾等。这些功能可以减少人工干预的需求,降低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和复杂性。
例如,当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超融合平台可以自动将任务转移到其他节点,确保系统的连续运行。

资源池化
超融合平台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统一管理和分配,形成资源池。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资源池的大小,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这种方式减少了传统数据中心中预留大量资源的情况,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复杂性。

统一接口
超融合平台通常使用统一的接口进行管理和配置,这使得企业可以更容易地集成和管理各种不同的应用程序和服务。
这种统一性减少了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接口开发和管理的复杂性,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
超融合架构
灵活的部署选项
在一体机和机架级系统或就绪节点构造块中提供,可满足您的环境和工作负载要求
经过简化但功能强大的基础架构
基于业界卓越的 PowerEdge 服务器构建,可提供类似于云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简化的 IT 管理以及内置的数据保护
出色的支持和服务
针对硬件、虚拟机管理程序和软件提供全面的单点联系支持
典型/我司成功案例
戴尔超融合解决方案

高性能计算

模块化数据中心

大数据分析
数智时代-现代化超融合应用场景
数智时代-现代化超融合应用场景白皮书
Gartner 调查数据显示,ChatGPT 加速了人工智能在企业快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技术融合来打造企业人工智能就绪的数智化底座,确保业务持续稳定安全,减少未来危机不确定性的影响,同时为企业的增长、规模化、敏捷性和弹性赋能。